圖片來源:公共圖片庫
1946年,第一臺計算機“ENIAC”問世,此后的75年,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基于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科技產業如雨后春筍推陳出新,各行各業都在智能化,防雷亦不例外。智能防雷已不再是概念。特別是雷電防護作為各行各業重要的安全管理措施之一,也需要隨著電網智能化、建筑智能化、安防智能化等的要求,實現智能化防雷。
圖片來源:公共圖片庫
l行業動向
智能防雷系統目前還處于一個初生的階段,但不少業界動向都表明了智能防雷將已經受到了多方關注。去年,上海市防雷協會團體標準《防雷智能在線監測系統》編制工作的正式啟動,以及今年3月,上海市氣象局、上海市應急管理局發布的《關于做好2021年度本市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試點推廣防雷安全在線監測系統,實施智能化監管,實時掌握重點監測區域雷電防護裝置的日常性能狀態,提升管理效能?!币部煽闯?,智能防雷已經成為了防雷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此外,由國家電力公司主導,國網江蘇電力和蘇州供電承擔自主研發的智能動態防雷科技成果,已通過國際大電網會議(CIGRE)39個以上成員國論證并立項,正式承擔“動態防雷”國際標準制定,今后將在世界范圍內進行推廣應用。這是我國在這個領域首次承擔國際標準制定,標志著試點應用的電網防雷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圖片來源:公共圖片庫
l傳統防雷
傳統防雷依靠運維人員的定期人工巡檢,但現實情況中,SPD的數量多、分布廣,依次檢查不但成本高且費時費力,此外,在SPD的早期劣化上也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造成了人工巡檢的效率低下。
l智能防雷
智能防雷安全監測系統八大功能
雷電信號監測:累計次數、雷電流幅值及持續時間;
溫度:直采環境溫度、線纜溫度、SPD內部溫升;
節點信號:SPD狀態、SPD后備保護開關脫扣狀態;
漏電流:SPD劣化漏電流;
全電量監測:線路三相電壓、三相電流、功率;
接地電阻:地網的接地電阻實時監測;
雷電預警:提前15-30分鐘預警10公里范圍內即將產生的雷電活動;
運維管理:設備臺賬、工單管理、告警通知、移動運維。
智能防雷安全監測系統結合了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將被動防雷上升到“主動預防”的范疇,全方面的對直擊雷、感應雷、接地電阻、用電安全以及對SPD進行實時在線監測,打造信息互聯、預警互通的監管系統,構建事前跟蹤、事中防范、事后查處的全過程監測體系,逐步構建“移動運維、提前預警、實時響應”的監管閉環。能夠有效提高雷電防護系統的工作效率和雷電防護系統的整體可靠性,節約人力成本,大大減輕運維人員工作負擔。
萬物互聯時代,每一個防雷系統都可以成為一座生態島。
關注廣西南寧聯電氣為您解決更多防雷技術難題!